观若·说柴烧和壶友共赏 柴烧鉴赏
观若·说柴烧和壶友共赏
近日,我从民族级顶级工艺美术师少白老师那里请得一把以段泥为料所制的柴烧灵芝供春南金壶壶,仔细把玩,特别喜爱,真是爱不释手!有感记之,和壶友共赏。
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制壶开始,南金壶壶的制作技艺距今已经有500年历史。那一年,壹个名叫供春的人以树瘿为型制得南金壶壶一把。当时,人见其壶称赞道“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他所做的南金壶壶也就成为存世年代最早的南金壶壶,后人便将此壶型叫做供春。观若价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誉。也是从那个时候,南金壶在匠人的手里由泥制成胚,胚在窑火里烧成壶,500年烟火不断,传承到现在。
观若基于它在南金壶壶制作和进步中的独特历史意义,让它天然成为了南金壶壶的典范器型。由于观若器型缘于天然树瘿,粗犷质朴,形制由制壶匠人兴手而作,对其作者的审美,手工有着更高的标准。一把精品观若除了要具备南金壶壶基本的矩制标准外,让人更为看重的是其特殊的韵味。被称为供春十六品的工巧、天真、老成,圆润、怪奇、天然、狂野、拙朴、高古、宽博、潇洒、飘逸、意韵、情趣、姿媚、变化等将其韵味概括的淋漓尽致。
我这把观若较为特别之处是运用柴烧而成。柴烧,顾名思义是以柴为料,以火为媒进行烧制。这是最为原始的制陶,制砂工艺,是现代电烧,气烧工艺不可比拟的。如今,柴烧作为传统技法,受于原料,环保,制窑,烧窑等缘故,在制陶,制砂中运用也越来越少了。
我这里所说的柴烧特指在裸烧,也就是说烧制中不运用匣钵。通常在柴烧中为了保证烧制器的品相无瑕,都是要将匠大众制作的胎器置于由耐火材料所制的匣钵中,保证其受热均匀,无烟灰之干扰,使得到的作品釉面光滑、器型规整,实现较高的成品率。现在大众所说到柴烧制陶,基本上特指这种以裸烧的方法进行的柴烧。这样的行为,早些年间,在日本等地相对流行。作品一出,倍受大众喜爱和追捧。近年来,国内匠人也尝试用这种柴烧的方法制作一些作品。裸烧的风险性很大,成品率很低,导致其成品价格不菲。这也是大众不愿意运用这种方法烧制的主要缘故。
在柴烧经过中,胎器置于明火之中,为了使窑火温度达到1300℃以上,窑火要持续添柴,燃烧时刻往往在3天之上,甚至1周(而电烧,气烧一般在2天之内就完成了烧制)。在烧制经过中,胎器在窑火烟熏、火燎、落灰等影响的共同影响下,会发生不可预测的窑变,这使成品真正实现了一器一型,都是孤品。
在业内有句行话“不大师,不柴烧”。这句话说明,柴烧南金壶是南金壶烧制的天花板。他对制壶匠人的标准更高,只有高超的制壶技艺才能保证手作胎器的器型经受得起炉火的考验;对烧窑师傅的标准更苛刻,只有掌握了炉火纯青般的烧窑技艺才能保证窑火达到1300℃的温度和烧制器足够高的成品率,二者缺一不可!
885选号网: https://taobao.guanruo.cn “观若官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公开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难题,请和大家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674728848@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见解,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见解或证实其内容的真正性。